大电量电动重卡受欢迎
近年来,随着电池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政策的大力扶持,大电量电动重卡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,在市场上的表现愈发亮眼,正悄然改变着物流行业的格局。
目前,主流电动重卡的电池容量已经普遍达到400度电以上,满载续航超400公里。这些大电量电池的应用,使得电动重卡的续航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,能够满足中长途运输的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工信部第391批新车公告还出现搭载800度电纯电牵引车。徐工纯电动半挂牵引车XGA4255BEVWC2,采用苏州绿控电机,额定功率315kW、峰值功率450kW,搭载宁德时代电池,整备质量12800,13400,14000kg。同期《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》(七十批)显示:这款车型搭载动力电池为801.23kWh,续航里程达495公里!
大电量电动重卡为何受欢迎?
电池技术的突破是大电量电动重卡发展的重要支撑。以宁德时代为例,其发布的天行重型商用车系列电池,包括超充版、长寿命版、长续航版及高强度版四个型号。
其中,超充版电池具有峰值4C超充能力,15分钟补能70%,兼具120万公里超长寿命、最高600度大电量、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。长寿命版电池拥有15年30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,同时兼具最高500公里的续航能力。长续航版电池首次实现了1000度电全底盘布置,超长续航800公里,能量密度达到220Wh/kg,为行业最高水平。
补能模式的创新进一步释放潜力。换电技术3-5分钟完成补能,配合快充网络布局,有效缓解里程焦虑。
市场需求增多是大电量电动重卡受欢迎的关键。随着新能源重卡应用场景拓宽,相应的运营里程也变长,自然产生对大电量电池的需求。电动重卡正从港口、矿区等封闭场景向干线物流延伸,这就需要更高的电量来支撑。
电动重卡的电量是越大越好吗?
答案:并非如此。
大电量带来的直接优势显而易见:单次充电可覆盖更长运输半径,减少补能频次,提升运输效率。
但电量提升也会有代价。以600kWh电池包为例,其采购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%以上,导致电动重卡售价普遍高于燃油车30-50万元。尽管国家补贴可缓解部分压力,但对于个体运输户而言,前期投入依然沉重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电池重量的增加直接压缩了有效载荷。据测算,在当前行业平均水平下,电动重卡每增加100kWh电量,自重增量通常在200-500公斤区间(具体数值取决于电池技术、车型结构及轻量化策略)。增重自然也就意味着少拉货,这对按吨计费的物流行业来说,意味着直接的收益损失。
同时,补能效率的矛盾也愈发凸显。大电量车型若采用快充模式,600kWh电池从20%充至80%需耗时1.5小时,这在争分夺秒的干线运输中显得捉襟见肘。换电模式虽可实现3-5分钟补能,但单个换电站建设成本高达900万元,且需配置1.2倍于车辆数的备用电池,这对车队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资金要求。
因此,片面追求大电量电动重卡不可取,必须根据运营场景来匹配电动重卡电量,依据运输需求、载货量以及其他运营场景的具体条件,进行最优化匹配,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。(来源于汽车总站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