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电动重卡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大场景,一种是低速、短途、重载、固定区域和线路、管理相对集中的场景,如洒水车、绿化养护车、垃圾车等为典型的市政车辆,基本采用夜间充电、白天运行的模式。第二种是如港口、矿山、钢铁、电力等为典型的“短倒运输”场景,其里程相对较短、行驶路线相对固定,有一定效率需求,因此配合点对点式的换电站,运力供应链可以更加稳定;第三种是干线中长途物流。
作为生产资料,电动重卡目前较低的载重、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,使其在关注载重和效率的中长途物流市场尚未赢得青睐。而低速、短途、重载、固定区域和线路、政府管理相对集中的运营场景,明显更加适用于电动重卡当前的发展。
这也可以从2023年的一些典型电动重卡订单中得到印证:5月27日,重汽向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交付100辆电动自卸车;5月26日,三一集团向重庆四方新材鑫科公司交付了100台电动搅拌车及换电站;5月23日,三一集团向滇中好运物流集团交付500台电动牵引车及1座换电站;5月24日,在SNEC2023上,北奔重汽向协鑫集团交付1,000台电动重卡。
可以看到,港口、矿山、钢厂、城市渣土等封闭场景、短倒运输场景是目前电动重卡主要推广的应用场景。
换言之,运力场景作为构建电动重卡行业生态的重要筹码,成为盘活整个链条的关键支撑,而运力的获取在较大程度上有赖于当地政府持续、稳定的政策支持。谁拥有解锁运力场景的能力,谁就能掌握驰骋电动重卡蓝海的发展先机。